绰绰有余和随心所欲
绰:“宽绰”,这个词目不识丁的人都会用。而“有余”这个词,中国的老百姓更是烂熟于心,对这个词的意思,就是再没有文化的人也不会去找先生求教。那么“绰绰有余”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?我想这根本就无需解释,更不必去加以考证。可是,最近我却在《文摘旬刊》报中见到了这样一篇文章,请看:
绰绰有余原指随心所欲
绰绰有余典出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。
战国时期,齐国大夫坻蛙辞去灵丘县令到国都担任谏官,他做了好几个月的谏官,却从来没有向齐王劝谏过。孟子对坻蛙说:“谏官是要求进言的官,你做了几个月的谏官,却始终没提过建议,看来你不适合做这样的官。”
坻蛙听了心里很不好受,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职责,于是向齐王辞去了谏官的职位。后来其他人纷纷议论说:“孟子倒是屡次向齐王进谏,可齐王都不采纳,他却不走,他对坻蛙说那些话是出于嫉妒吧?”
孟子满不在乎地说:“我无官守,我无言责也,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?”意思是,我无官无职,又无进言的职责,我的进退不是随心所欲吗?
现在,“绰绰有余”与最初的意思有了一些变化,常常用来形容供应远远超过了需求。
读了这篇短文,我的第一反应是:这作者的知识真是绰绰有余,写文章可以随心所欲了!
其实,孟子这话是针对那些议论他的人说的,意思是他不受任何束缚,可以进退自如。这里说的“绰绰然有余裕”,就是说自己选择的余地很大,这与我们现在对绰绰有余这个词的用法并无两样。那么这里有没有随心所欲的意思呢?也许有,但那也只是言外之意,我们不可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,就此推论说绰绰有余这个词原来的意思是随心所欲。绰绰有余怎么会是随心所欲的意思呢?如果孟子说:“以吾之学识,向齐王谏言绰绰然有余裕矣!”那么,我们把绰绰有余理解为随心所欲,我们就不能认为他太自信,而要认为他太不负责任了!
有朋友也许又要说,老倔头怎么又和人家较起真儿了?其实,我并不是想和这篇短文的作者理论,只是想以此说明一种现象:那就是如今的报刊杂志上,假的东西太多。其中不仅仅是假新闻和假广告,还有许多假知识。像这样的一篇文章,它不但能发表在什么《新发现》上,还会被文摘报转载,这说明如今编辑们的水平也参差不齐,我们且不可对他们太轻信。
我们在写文章遣词用字时,可能会出现一些差错,但只要是基本理解那字和词的本意,即使出错也不会是大错。如果完全不理解那字或词的意思,结果是张冠李戴,就会让人看不懂或完全把意思弄拧让人产生误会。比如,我曾把“厮打”写作“撕打”,有博友为我指出后,我急忙改了过来。我所以改过来,是因为我以前的确不知道这个词的准确用法。如果我不改恐怕也可以找到不改的理由,我甚至可以说:我用那个撕就是要强调撕扯的意思,文中我不是说了,我母亲将那败兵的胸章撕下来了吗?我也曾对一个博友说,他把心心相印打成了心心相映,说他这是错了。其实他也可以说:相印是两颗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,而你当时与你老伴还没达到那种程度,我说相映应该是比相印更准确。哈哈!老倔头也不是太较真儿,他也会强词夺理,甚至也会欲盖弥彰,只是他知道这样做不会让人觉得他更高明,所以他才不这样做。好了,这两个例子,不过是想为我无滋无味的文章加一点作料,调侃的话不必当真。书归正传,我要说的还是我们遣词用字时,一定要基本对路。如绰绰有余和随心所欲这两个词根本就没有相通之处,它们是不可以相互替代的。不信你可以试试,该用绰绰有余时,你换个随心所欲,看别人看懂看不懂?
前几天我去了一个好久没有联系的老朋友博客,见他在自我介绍中用了一个词,叫做“学已至用”,我立即点击了短消息,想告诉他这个词应该是“学以致用”。可想到我们所以很久没有联系,正是因为我冒昧的谏言所致,于是就打消了给他指出的念头。当时我只是想,他的朋友很多,别人看到了都不说,我为什么要说?为什么我总要去那令人生厌的角色?现在,当我写这篇文章时我就想:我那“学以致用”不过是学习的初级阶段,人家那“学已至用”,也许是说已经把学到的东西全部运用了,那才是至高无上的境界。我如当时真的胡乱说话,一定又会自讨没趣!真的,我这点见识并非绰绰有余,今后我决不能再在别人的博客中随心所欲地说话了!当然,在我自己家里,我还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。
评论